瑞营2019简报

活动简报

7月13日-20日,由无锡市中小学天文联合会、天一地球科学社团集群、天一天文社、沈新荣“天文巡星工作室”、天一资优教育中心少二3班团支部联合举办的瑞德克里夫夏令营2019·蜀山之王在海螺沟地区顺利举行。

来自无锡地区多所中学的地球与空间科学爱好者围绕“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环境变化与植物演替”等多个课题,采用科学方法和专业设备进行了野外考察、数据收集和处理、论文撰写和海报展示,并在此过程中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营员感受

(限于篇幅,仅节选几段)

 

(WJY)植物种类的变化主要是在上山的公路上感受到的。比如说前5分钟路边还是竹海,过了一会就没有了竹子,再一会看起来湿漉漉的藤蔓也没有了,只剩下阔叶林。一边往上,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占比一边平缓的变化,不知不觉,但稍不留神周围就不同了。上山之后 ,还可以看到我认为最震撼的变化,那就是草地和林地的交界线。中海拔看去,即使因为热量散失树林减少,也依然是缓慢的。但上了3600米,就像一条直线,哗的一下,一边树,一边草,完全互不侵犯 。 还有一个有趣的分层,是在我们小组研究苔藓和地衣分布时注意到的。在阴暗的情况下,这两物会长的比较好。对比不同海拔的树林,苔藓的数量变化不大,到3000米以上才顶不住寒冷开始萎缩。地衣就比较吃不消,海拔越高,就越一个劲的缩小自己分布面积和体积。到3000米就基本上消失了,留下一点躲在阴影里。山上山下森林里的的土壤温度其实差别不大,湿度下过雨也算平均,但就是3000米这个临界点的温度差了1度,让两种湿润区的大佬植物立即不爽。生命在大环境下还是比较脆弱的。

 

(WZL)每一个笔画,都是在泥地里写下;每一个数据,都是亲手测量而得。科研人员考察之辛苦,今日才深有体会。在海螺沟,把理论变成实践。焚风效应是懂得的,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植被越稀少,那也是人人皆知。但你怎知道?你亲眼看过?你亲手做过调查?这一趟,我便亲眼去看,亲手去调查。上路时,调查便开始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自不必说,海拔一路升高。老师吩咐我们观察车窗外的植被,看阔叶林逐渐变成针叶林的全过程。开始时,向窗外看,还常常可以看到农田。后来,路旁便基本是乔木了,长势颇为茂密。一路上去,只见乔木越来越矮,叶子越来越小,到后来,来到山上,几乎只有了草本植物,偶尔看到一两棵树,也是松啊柏啊,叶子不说如针,绝没有小儿手指粗确是真的。寻找缓坡,分配任务,划好样地,细细调查。你拍植物,她数棵数,我来记录,他测样地情况。一个数据也假不得。每一种植物,都要用软件拍了之后再进一步人工识别;每一个数据,都要反复测量后取平均值。哪怕是估算,也要有凭有据。在大样地里圈一块小的,数了小样地里的优势其中棵数,再用一定的倍数乘上去。海报、表格,都是自己制作。从前看别人的学术论文,看到那一个一个的数据,一字一句的分析,尽数忽略了去,牢记心头的只是最后的结论。却不知,会说话的不是结论,而是数据。现在说来,也有些讽刺。有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比如说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要问我为什么,我还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便是缺少调查与实践了。终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ZYF)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习到了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给它制定计划,把大致的思路理清,弄清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研究的同时扩充内容,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但是必须要围绕研究的主题思路。在最后通过找到数据分析中的通性总结和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当然在这次旅行中还有其它收获,同学非常热情活泼。本身我们C组的同学只是两两的小团体,互相并不熟悉甚是都不认识,叫不出名字也认不出脸,但在组长组织的活动中大家熟悉了彼此,给后面的协作调查和海报制作带来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天开展调查的时候大家就没有了陌生感。并且我们组同学非常精益求精,相对对结论比较严苛。我们会为了一颗植株到底是什么认真讨论,从茎叶的颜色形状,到叶片的质感甚至我们会细细研究叶片正背面希望可以避免错误答案,使研究变得更加严谨。也就是老师所谓的最慢条斯理的组。其实在平常我是一个非常性急的人,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让自己变得慢下来了不少。

 

(HJH)峰高路险,寒冷的天气也让我们寸步难行。但曙光初现,主峰在烟雾缭绕中隐隐浮现,高雅圣洁,美得不可方物,也给予了我们信心。我们边考察边欣赏美景,把知识和美景同时铭刻于心。海螺沟冰川退缩后,退缩区域经过3年的裸露和地形变化,第4年开始有种子植物入侵,先锋植物主要包括马河山黄氏和柳叶菜等固氮草木植被。演替初期由于土壤肥力贫瘠,先锋植物生长状况相对较差,而伴随着固氮植物黄氏数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得以不断改善,川滇柳与冬瓜杨幼苗开始增加,且不断有沙棘进入群落,先锋植物经过15年的演替过程才能形成相对密闭的植物群落。之后,冬瓜杨的生长明显加快,生态位不断扩展,种内种间竞争加剧,种群内自疏和它疏作用增强,不断有川滇柳和沙棘死亡,此时林内生境有利于粗皮桦、峨眉冷杉和麦吊云杉的进入。随后一段时期,冬瓜杨高和茎生长保持较高水平,群落内白疏作用进一步显现, 不断有林木死亡,存留丁林内乔木层川滇柳和沙棘的生长速度逐步放缓,开始演变为哀退种群,林下针叶树种的净初级生产力稳步提高,逐渐进入主林层,冬瓜杨亦遂步退出群落,最后形成以峨眉冷杉和麦吊云杉为优势种的云冷杉林,经过120多年不断演替,最终达到与当地气候特征和土壤类型相适应的顶级群落状态。

 

(HKC)再来就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红石公园之行。当我行走于期间的时候,真是对古人抱以极大的同情,他们尚且没有这样坚韧的写,恐怕到处都是这般崎岖难行的路,又没什么代步工具,还动不动就要来个远行。也难怪会有那么多人死在旅途之中了。有时从沙坡上滚下,或是想蜘蛛侠一般在巨石滩上攀爬着前进的时候,有觉得自己像个冒险家,便想到了徐霞客。一个在古时候游遍大江南北,上得青山的人。我想,他心中定是有这远远超乎常人的,对于游四方的渴望,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还坚定得前行。红石一行,实在是令我受益匪浅,那是我从未经历过的,行走于真正意义上的荒野崎岖之地。自以为是的吹嘘着点亮了攀岩技能,当然攀岩还是不会的,但至少以后再遇见这样的地方,我有信心能够走过去,越过去,哪怕是滚过去。人生又何其的相似呢。也许,徐霞客也是在通过征服脚下的路,以此来证明自己,以此来体悟人生的吧。

瑞德克里夫2018·大漠星途

大 漠 星 途
        8月6日-13日,由少一3班班队委与锡天联共同发起的“瑞德克里夫夏令营”活动在祖国的大西北顺利展开。少一3班吴天渝、郑尧之、夏彬、章启原、顾盼辰等九名同学与其他天文爱好者一起在班主任沈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在陕西、宁夏、内蒙和山西等四个省份开展了多项观测和研究活动。
瑞德克里夫2018·大漠星途
天文观测与摄影
        8月8日晚,额里森达来露营景区。我们在北师大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天文望远镜的安装与调试。在行老师的指导下,三脚架、载物盘、赤道仪、主镜、寻星镜、微调杆、目镜等在我们的手中被依次安装,对北、调水平、调赤经、调赤纬、调光轴、对极轴等调试工作也顺利完成。同学们按照A-D的组别,先后使用望远镜进行了调试和观测。8月9日和10日晚,吉兰泰镇酒店后院。我们在行老师和沈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天文摄影,并进行了流星雨观测。两位老师就单反相机构造和参数、固定摄影、跟踪摄影等相关知识为我们做了详细讲解,还带领我们一步步进行了试拍,许多同学成功拍摄了星座、亮星和星迹。深夜,吉兰泰的星空特别美丽。张致铨、周佳琦等许多同学仰卧在防潮垫上,观测到了一颗又一颗划过天际的绚烂流星,这也是很多同学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见到流星划过。8月12日傍晚,我们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成功观测和拍摄到了日偏食现象。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减光巴德膜,使得我们可以安全的进行太阳观测。在这次观测中,我们也发现,日面上竟然一颗黑子都没有。老师解释说,太阳活动处于低谷,这往往预示着地球气候将会出现变冷的概率增大。

天文教学
日食观测
植物多样性调查(基于气候)
        在沈老师的策划和指导下,在冯凯彬、周嘉峻、张致铨等正副组长的有序组织下,我们先后在额里森达来(沙漠腹地带)、218省道支线(沙漠公路带)、吉兰泰镇(绿洲边缘带)、太原汾河湿地(季风气候区)使用正方形样方、五点采样法/等距采样法等方式进行了植物调查,并计算了各地的辛普森生物多样性指数。通过调查,我们不仅直观的感受到我国东西部不同气候区植物种类、数量上的差异,而且对同一气候区属下的不同位置、类似位置在不同强度的人类活动中,植物多样性有了更多基于实测数据的认识。此外,我们在8月10日还到访了位于阿拉善地区的蚂蚁森林13号林,亲眼见证了基于日常绿色行动所产生和搜集的能量而种植的梭梭林。同学们在蚂蚁森林林区调查了树种,甚至还对梭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植物调查
蚂蚁森林
野外天文观测点选址(基于夜天光)
        此次夏令营的第三项研究活动是对额里森达来和吉兰泰两个野外天文观测候选地进行夜天光测量。得益于国际领先的器材,夜天光的测量显得较为简单,主要考验的是两个人的配合。但因为要在昏影终和晨光始之间才能开展夜天光的测量,所以这项调查要么一大早做,要么就得等夜深人静时做,对于我们也是一种考验。
夜光测量
图文吴天渝   周嘉峻   郑尧之张致铨   周佳琦   沈新荣

喜报:虞协青等获全国大赛银奖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青少年环境地图竞赛结果正式揭晓。天一天文社虞协青、浦虞悦、陆敏杰,俞天继、周荣键,周李皓琳、朱亿,李以姗,刘奕、胡婧蕴等十位同学的5幅地图作品,从全国近1500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5项全国银奖(全国共约100项)。指导老师沈新荣老师获优秀教师组织奖(全国共24名教师,沈老师为江苏两位获奖教师之一),江苏省天一中学获学校最佳组织奖(全国共11所高中,天一中学为江苏唯一获奖学校。)

此项赛事为全国最高级别的地图类大赛,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组主办,中国地图出版社协办,参赛学校覆盖了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共21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天一天文社加贺谷穰工作室承担了本项大赛的校内选拔工作。为加强天一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其户外观察、地图制作以及地图使用的技能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喜报:汪尧入选亚太天文奥赛中国国家队

喜报:汪尧入选天文奥赛中国国家队

 

近日,国际三项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队员名单正式公布,天一天文社少年分社社长汪尧同学(今年9月升入我校高中部)顺利入选。

根据志愿填报,汪尧将和来自北京的另外7名队员,组成中国国家队并于11月22日-30日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参加第13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天文奥赛。

在此,向汪尧同学、沈新荣老师及天文社全体社员报喜!向少年部、高中部和全校师生报喜!并预祝汪尧同学在亚太天文奥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

注:汪尧是天一天文社近五年内继夏烁屿、黄启凡、吴子祺后第4位入选天文、地球科学类奥赛中国国家集训队,第3位入选中国队的社员。天一天文社达盖尔工作室承担了各类奥赛的培训和组织工作。

喜报:汪尧入选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

2017年5月初,由中国天文学会、北京天文馆、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等主办的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在新疆伊宁市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共122名学生参加了本届决赛。

决赛期间,学生参加了时长为3个小时的决赛笔试(10道选择、4道 简答),时长为4.5小时的国家队选拔笔试,时长为4个小时的夜间观测考试和望远镜操作考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汪尧同学获低年组银牌,李听雨同学获高年组鼓励奖头名。此外,约有30名学生未在决赛中获得任何奖项。

近日,奥组委公布了2017年度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名单。我校汪尧同学成功入选。汪尧也成为天一天文社近5年来向国际天文、地科类奥赛中国国家队(含国家集训队)输送的第4名社员。

特向汪尧、李听雨同学,沈新荣老师,天一天文社全体社员和全校师生报喜!

天一天文社

2017.05.16

少年微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少年微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中国少年微星计划文昌特训营有感(一)

一、爱与传承

“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大刘借银河系碳基联邦星际舰队之口向一群被命运选中的乡村娃娃提问,测试通过与否将决定地球是否会被奇点炸弹摧毁。

所幸,孩子们仍记得李老师在他生命最后时刻的教导——牛顿三大定律。“这三句话很神,它把人间天上所有东西的规律都包括进去了,用这三句话,可以算出什么时候日食,人飞上月球,也要靠这三句话。”

是的,“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这是《乡村教师》里第一个被解答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谈的第一个话题——爱与传承。

我们知道,人类没有记忆遗传,所有技能都是后天习得的。但前辈们的积累其实就是子孙后代们的遗传记忆,让我们可以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就像600多年前,陶成道(万户)双手举起风筝,坐着绑有47个自制火箭的椅子发射升空,却因火箭爆炸而献出了生命;400多年前,伽利略使用风琴管和凸凹透镜制成望远镜,观察日月星辰,从而开启了天文观测时代的大幕;就像100多年前,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50年前,人类第一次成功登陆月球;40多年前,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特训营的第一课,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到场宣讲。满头白发的戚老带领孩子们一同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60年的光辉历程,详细了解了太空探索的三大目标(任务/能力)、三种精神(中国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戚院士一再勉励孩子们,对国家要充满爱,对学习、工作和事业要充满爱,对家庭要充满爱,对人类的伟大探索要充满爱!讲座结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与戚老合影,索要签名的场面,让人为之动容,也为之有许多内心深处的小雀跃。

之后的两天时间里,又有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颖女士,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首席科技官米磊先生,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少年微星计划首席讲师黄忠先生,飞行器设计博士、东方红五号预研项目技术负责人刘丽坤先生,九天微星太空教育研发总监许晋平先生等前辈专家们先后为孩子们做太空探索培训、卫星课程培训等方面的指导。那些他们曾走过的路,唱过的歌,拥有过的闪亮日子,仿佛跨越了时空,逐一呈现在了孩子们面前。

而再有一日,孩子们将走进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向祖国的航天功勋们请教、学习。他们的梦与渴望将化为道道亮光,照亮孩子们的茫茫前路。就像微风拂过海面,泛起的粼粼波光却在另一岸掀起了滔天巨浪。这种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便是“爱与传承”。

二、合伙人

“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这是碳基联邦星际舰队提出的又一个测试题,也是我们今天要谈的第二个话题——合伙人。这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协、中国教育学会、九天微星、九天飞扬等主办、承办单位为少年微星计划特训营精心设计、注入的第二个基因。

从全国近十万名参与微星(纳卫星)创意的少年航天爱好者中层层选拔出的31所学校的62名中小学生,被有针对性的分为10大联盟。我所在的第6联盟集结了李听雨、虞协青、糜天宇、王硕、吴异卓、米歆月等6位同学和沈新荣、徐亚杰、张刚等3位老师。我们相遇在腊月的文昌鲁能希尔顿,相识于有趣的“海角任务”,相知于挑战性的“天涯任务”,相伴于12小时不停歇的马拉松式微星创客活动,只短短几日,便团结协作、彼此学习、互相欣赏。我们惊讶的发现,当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智能场真正合为一体时,精神力的波纹便可以超越时空,传遍整个会场,网络和神州大地,数不清的人因我们得到振奋和力量。

是的,“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句话在孩子们身上是,在老师们身上,在孩子与成人之间岂不也是么?

来之前,许多人以为特训营是那个从2016年6月开始的科普活动的终结。来之后,每个人都确信,特训营其实是一个异常恢弘的太空教育梦的开始。“科技皇冠上的明珠”“飞出地球”“浩瀚星空”“登陆月球”“火星基地”等5大主题的校本课程,太空专题讲座,太空专题工作坊,太空创客实验室,太空创客大赛,太空教育示范基地、太空教育活动等全系统的太空教育设计已经启动,十来所学校已确定建立校园卫星测控站点,更多的单位和个人正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其中。正如你所想的,这整个教育设计工作的推进,不仅仅来自九天微星的内部合伙人,也来自宋庆龄基金会,来自相关的合作学校,相信也定将有你的一份参与。

三、平等和分化

“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个问题回答完毕后,只见一根长几亿公里的力场束象一根弓起的长杆,把奇点炸弹挑离了射向太阳的轨道,地球上的碳基文明得以继续保存。

但要知道,倘若我们把《乡村教师》中凭借主角光环和远古情怀得以幸存的地球置于《三体》的背景中,地球被其他高级文明发现,就是分分钟被二向箔降维消灭的节奏。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明天的你和昨天的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62位同学,虽然同在特训营里,享受着同样的教育和服务,我把它称之为高级文明体施加的教育外力;但质量上的差异却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让他们品尝到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这里的“质量”,不仅指孩子们带来的固有经验(比如是否接触过一代套件、相关程序或类似活动),更关乎“学习力”“创新力”“实践力”“价值力”等多种品质。

我大为欢喜的是孩子们在创客马拉松路演环节时说的那些话,比如面对困难的勇气、科学规划的意识、团队建设的决心、严谨细致的作风、解决问题的办法、坚持不懈的毅力……这让我们在独立进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在仅仅一两千年之后就可以突破亚光速和三维时空,甚至进行多维时空的通讯,仍有可能在四五千之后就可以通过超空间跃迁进行宇宙航行。

短短5天的特训营,很快就将在地球纪元第2457774.5日(简化儒略日)划上休止符。这62名孩子将分散各处,和一样血脉的14亿同胞一道庆祝自己所在的行星又在自己的恒星系统里完成了一次公转。但我相信,文昌5天给他们的“推进剂”已足以唤醒潜藏在身的“原力”,让他们在未来可以带领这银河系猎户臂边缘那颗蓝色行星上的近百亿碳基生命,安全穿行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之中。

活动名称: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特训营

时间地点:2017年1月17日-21日,海南文昌

主办单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协、中国教育协会

协办单位: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九天飞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天一中学组织参加北斗领航梦想活动及北斗杯创新大赛

2016年9月-11月,天一中学组织了数十名航天、天文爱好者,参与了中国科协组织的“北斗领航梦想”活动。学生撰写的数十份北斗调查表和征文已悉数提交组委会。

2016年12月起,天一中学将组织航天、天文爱好者围绕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开展程序设计、方案创意、论文撰写等活动,作品将参加北斗杯创新大赛。优秀作者将被邀请参加明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卫星行业学术年会。

天一中学天文社开展“家书载梦”航天科普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航天热点事件贯穿全年。为宣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航天科普热潮,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将以此为契机联合开展“家书载梦航天科普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9月-10月,天一中学组织了100多名天文、航天爱好者参与了此项活动。撰写的100多封家书经电子化处理后,被送上了天宫二号空间站。

天一中学天文社勇夺全国航天知识竞赛铜牌

10月21至24日,江苏省天一中学天文社贺嘉猷、汪尧、李佳禾、周雨成及指导老师沈新荣组成的天一代表队出征北京,参加全国“神箭神舟杯”航天知识大赛决赛。

全国“神箭神舟杯”航天知识大赛每十年举办一届,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宇航学会主办,来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担任颁奖嘉宾和评委,阵容十分强大。

大赛自今年6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共吸引了2102所学校参与角逐。我校贺嘉猷、汪尧、李佳禾、周雨成同学积极准备,认真答题,充分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从2000多所参赛学校中成功突围进入复赛。

在复赛中,我校学子成功击败人大附中、北京景山学校、北京航天中学等众多名校、强校,成为江苏省唯一闯入决赛的中学。

决赛分为“登陆月球收集陨石”“航天知识问答”“重返地球水火箭定点返回”“未来创想月球基地设计比赛”等4个环节。在“登陆月球收集陨石”环节,我校学子沉着冷静,敢拼敢抢,获得了小组第一的好成绩;在“航天知识问答”环节,我校学子认真准备,阅读了大量相关背景知识,但受场地抢答器灵敏度的干扰,屈居小组第二;在“重返地球水火箭定点返回”环节,我校学子设计制作的水火箭滞空时间最长、降落最平稳,有效保护了返回舱及舱内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但受室外大风的影响,在降落的落点控制上不够精准;在“未来创想月球基地设计比赛”环节,我校学子的设计方案得到了专家评委的广泛好评:设计难度高、基地功能全面,看得出在方案设计前认真查阅过许多资料,才能有这样好的设计方案。最终,我校获得全国铜奖。沈新荣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天一中学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2016110920241392 2016110920274806 2016110920274845 2016110920274862

金睿-中国科学卫星发展“亲历者”

2015年12月,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发射。它被认为是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同期所有同类探测器水平。揭开暗物质之谜,也将是继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之后基础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飞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此,上至中国科学院,下至江苏省天一中学天文社这样的科技社团,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组织、策划、实施、参与了众多的科学普及活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征名活动”便是这样一次由顶尖科研机构发起,许多科普社团、单位及个人广泛参与的重要科普活动。

在社团指导教师沈新荣的积极宣传下,天一天文社金睿同学等一批社员认真研读了“征名活动”官方网站上的相关资料,并决意参与其中。最终,该卫星被中科院正式命名为“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金睿有幸成为“悟空”的命名者之一,于日前收到了中国科学院以及暗物质卫星总设计师发来的感谢信和纪念品。

金睿表示:“取名悟空主要是考虑到悟空的火眼金睛有着洞察一切的能力,就如同暗物质卫星可以侦测到不可见的暗物质粒子一样。另外卫星在宇宙中飞行速度都很高,就如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一般。取名悟空也是因为之前的航天器都被命名为‘玉兔’、‘嫦娥’、‘天宫’等,所以就将暗物质卫星以中国神话中的‘悟空’命名,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2015年之前,全球在轨科学卫星92颗,我国却没有一颗,导致我国在空间科学方面非常依赖发达国家的二手数据。但2015年至2016年,我国已先后发射了“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实践十号”微重力卫星和“墨子号”量子卫星,这使得我国在科学卫星领域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使得我国不再仅仅是空间知识的使用者,也成为了空间知识的创造者。

相信,像金睿这样的中国科学卫星发展的“亲历者”,将继续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在科学探索的路上稳步前行。未来,成为带领中国获得世界科技领先地位的骨干力量。

201608301635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