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最新动态

祝贺!天一冯凯彬,无锡新高度

据北京天文馆2021年11月21日深夜消息:天一天文社现任社团理事长,现高二1班冯凯彬同学在第14届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OAA中,为中国国家队夺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学校向冯凯彬以及指导老师沈新荣表示祝贺!

2020年12月,冯凯彬成为天文奥赛历史上第一位年龄尚处于低年组学段,却入选高年组中国国家集训队的同学。

2021年9月,冯凯彬成为无锡历史上第一位入选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OAA)的同学。

2021年11月,冯凯彬等9名同学组成中国国家队出征IOAA比赛,与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生/大学生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历经5天共5场理论、观测、实测等赛事,冯凯彬为中国国家队夺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天文奥赛中,将根据成绩,为没有获得奖牌的同学分别颁发鼓励奖和参赛证书)

 

无锡新高度

第十四届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于2021年11月14日-21日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受疫情影响,本次比赛全部参赛国均采取线上方式参加。中国代表队的所有活动由北京天文馆承办,集中在北京地区参赛。

IOAA是国际三大天文奥赛(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OAA、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IAO、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APAO)中级别最高、难度最大、参赛国家最多的顶级赛事,也是被美国麻省理工、英国剑桥等国际顶尖名校广泛认可的黄金赛事。

冯凯彬此次获得IOAA铜牌,使得天一天文社自2013年参加天文奥赛以来,首次集齐了国际上全部三大天文奥赛的奖牌。到目前为止,无锡选手在天文奥赛的国际赛场上夺得的全部奖牌,均为天一天文社同学夺得

天一冯凯彬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

天一冯凯彬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

12月24日,根据2020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选拔赛成绩,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组委会公布名单,天一中学冯凯彬同学入选2021年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

天文少年成长简史

2017年9月,冯凯彬进入天一中学资优教育中心学习,并加入了班主任沈新荣老师指导的天一天文社。

2018年5月,冯凯彬在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勇夺铜牌。

2019年6月,冯凯彬和他的伙伴吴嘉毅、章一诺、范子钰等同学,受邀赴匈牙利参加国际光污染会议并在会上做《study on night sky brightness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of wuxi city》交流报告。这是该大会自2013年创办以来首次邀请中学生代表参会并做交流报告。

2020年5月,冯凯彬等同学的《夜空光度变化与无锡城市发展研究》研究项目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20年12月,冯凯彬同学入选2021年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

我们期待他再接再厉,有更好的发展和前景!

天一天文社前几年培养的国家队队员

 

2013年:夏烁屿(天文)
2014年:黄启凡(天文)
2017年:汪尧(天文)
2017年:吴子祺(地球科学)
2018年:汪尧(天文)

 

吴天渝等16位同学获全国大奖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公布了第十七届中国青少年环境地图大赛的获奖名单。

天一天文社加贺谷穰工作室选送的4幅作品荣获全国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7%),3幅作品荣获全国二等奖(占二等奖总数3%),沈新荣老师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共10人)。具体获奖名单,详见下表。

4人入选天文奥赛省队

日前,江苏省天文学会发布了2020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江苏联队”的正式名单(共7名学生),锡天联(天一天文社)的冯凯彬、吴嘉毅、侯皓棋、贺嘉猷等4位学生入列,天一中学沈新荣老师担任“江苏联队”领队,全权负责全国决赛参赛期间各类事务。

重磅:天一天文社两篇学生论文被国际会议收录

天一天文社2篇论文被国际会议收录

        天一天文社黄宇轩、崔恒韬、沈均如、虞协青、曹克凡、王赞旭、冯凯彬、吴嘉毅、章一诺等同学及沈新荣老师共10位师生共同撰写Wuxi Night Sky Brightness Monitor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Report和
Study on Night Sky Brightness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of Wuxi City两篇学术论文被2019年第四届国际光污染会议(理论、模型和测量)审核接受,将于会议期间进行汇报展示,并作为会议论文发表。

这是天一天文社开展光污染防治相关研究以来,继《无锡城市夜空光度测量研究》(2015年论文发表),《星星都去哪了——城市夜空光度监测项目组在行动》(2016年论文发表)《基于生态理念的校园照明系统设计研究》(2017年论文发表)《基于无线技术以及物理模型的校园智能路灯排布设计探究》(2017年论文发表)之后,最新的研究成果。

感谢江苏省天一中学、宜兴市昆杰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哲勤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阴市青阳中学、无锡市山明中学、无锡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排名不分先后)等单位对项目的大力支持。

瑞营2019简报

活动简报

7月13日-20日,由无锡市中小学天文联合会、天一地球科学社团集群、天一天文社、沈新荣“天文巡星工作室”、天一资优教育中心少二3班团支部联合举办的瑞德克里夫夏令营2019·蜀山之王在海螺沟地区顺利举行。

来自无锡地区多所中学的地球与空间科学爱好者围绕“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环境变化与植物演替”等多个课题,采用科学方法和专业设备进行了野外考察、数据收集和处理、论文撰写和海报展示,并在此过程中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营员感受

(限于篇幅,仅节选几段)

 

(WJY)植物种类的变化主要是在上山的公路上感受到的。比如说前5分钟路边还是竹海,过了一会就没有了竹子,再一会看起来湿漉漉的藤蔓也没有了,只剩下阔叶林。一边往上,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占比一边平缓的变化,不知不觉,但稍不留神周围就不同了。上山之后 ,还可以看到我认为最震撼的变化,那就是草地和林地的交界线。中海拔看去,即使因为热量散失树林减少,也依然是缓慢的。但上了3600米,就像一条直线,哗的一下,一边树,一边草,完全互不侵犯 。 还有一个有趣的分层,是在我们小组研究苔藓和地衣分布时注意到的。在阴暗的情况下,这两物会长的比较好。对比不同海拔的树林,苔藓的数量变化不大,到3000米以上才顶不住寒冷开始萎缩。地衣就比较吃不消,海拔越高,就越一个劲的缩小自己分布面积和体积。到3000米就基本上消失了,留下一点躲在阴影里。山上山下森林里的的土壤温度其实差别不大,湿度下过雨也算平均,但就是3000米这个临界点的温度差了1度,让两种湿润区的大佬植物立即不爽。生命在大环境下还是比较脆弱的。

 

(WZL)每一个笔画,都是在泥地里写下;每一个数据,都是亲手测量而得。科研人员考察之辛苦,今日才深有体会。在海螺沟,把理论变成实践。焚风效应是懂得的,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植被越稀少,那也是人人皆知。但你怎知道?你亲眼看过?你亲手做过调查?这一趟,我便亲眼去看,亲手去调查。上路时,调查便开始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自不必说,海拔一路升高。老师吩咐我们观察车窗外的植被,看阔叶林逐渐变成针叶林的全过程。开始时,向窗外看,还常常可以看到农田。后来,路旁便基本是乔木了,长势颇为茂密。一路上去,只见乔木越来越矮,叶子越来越小,到后来,来到山上,几乎只有了草本植物,偶尔看到一两棵树,也是松啊柏啊,叶子不说如针,绝没有小儿手指粗确是真的。寻找缓坡,分配任务,划好样地,细细调查。你拍植物,她数棵数,我来记录,他测样地情况。一个数据也假不得。每一种植物,都要用软件拍了之后再进一步人工识别;每一个数据,都要反复测量后取平均值。哪怕是估算,也要有凭有据。在大样地里圈一块小的,数了小样地里的优势其中棵数,再用一定的倍数乘上去。海报、表格,都是自己制作。从前看别人的学术论文,看到那一个一个的数据,一字一句的分析,尽数忽略了去,牢记心头的只是最后的结论。却不知,会说话的不是结论,而是数据。现在说来,也有些讽刺。有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比如说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要问我为什么,我还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便是缺少调查与实践了。终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ZYF)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习到了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给它制定计划,把大致的思路理清,弄清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研究的同时扩充内容,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但是必须要围绕研究的主题思路。在最后通过找到数据分析中的通性总结和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当然在这次旅行中还有其它收获,同学非常热情活泼。本身我们C组的同学只是两两的小团体,互相并不熟悉甚是都不认识,叫不出名字也认不出脸,但在组长组织的活动中大家熟悉了彼此,给后面的协作调查和海报制作带来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天开展调查的时候大家就没有了陌生感。并且我们组同学非常精益求精,相对对结论比较严苛。我们会为了一颗植株到底是什么认真讨论,从茎叶的颜色形状,到叶片的质感甚至我们会细细研究叶片正背面希望可以避免错误答案,使研究变得更加严谨。也就是老师所谓的最慢条斯理的组。其实在平常我是一个非常性急的人,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让自己变得慢下来了不少。

 

(HJH)峰高路险,寒冷的天气也让我们寸步难行。但曙光初现,主峰在烟雾缭绕中隐隐浮现,高雅圣洁,美得不可方物,也给予了我们信心。我们边考察边欣赏美景,把知识和美景同时铭刻于心。海螺沟冰川退缩后,退缩区域经过3年的裸露和地形变化,第4年开始有种子植物入侵,先锋植物主要包括马河山黄氏和柳叶菜等固氮草木植被。演替初期由于土壤肥力贫瘠,先锋植物生长状况相对较差,而伴随着固氮植物黄氏数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得以不断改善,川滇柳与冬瓜杨幼苗开始增加,且不断有沙棘进入群落,先锋植物经过15年的演替过程才能形成相对密闭的植物群落。之后,冬瓜杨的生长明显加快,生态位不断扩展,种内种间竞争加剧,种群内自疏和它疏作用增强,不断有川滇柳和沙棘死亡,此时林内生境有利于粗皮桦、峨眉冷杉和麦吊云杉的进入。随后一段时期,冬瓜杨高和茎生长保持较高水平,群落内白疏作用进一步显现, 不断有林木死亡,存留丁林内乔木层川滇柳和沙棘的生长速度逐步放缓,开始演变为哀退种群,林下针叶树种的净初级生产力稳步提高,逐渐进入主林层,冬瓜杨亦遂步退出群落,最后形成以峨眉冷杉和麦吊云杉为优势种的云冷杉林,经过120多年不断演替,最终达到与当地气候特征和土壤类型相适应的顶级群落状态。

 

(HKC)再来就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红石公园之行。当我行走于期间的时候,真是对古人抱以极大的同情,他们尚且没有这样坚韧的写,恐怕到处都是这般崎岖难行的路,又没什么代步工具,还动不动就要来个远行。也难怪会有那么多人死在旅途之中了。有时从沙坡上滚下,或是想蜘蛛侠一般在巨石滩上攀爬着前进的时候,有觉得自己像个冒险家,便想到了徐霞客。一个在古时候游遍大江南北,上得青山的人。我想,他心中定是有这远远超乎常人的,对于游四方的渴望,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还坚定得前行。红石一行,实在是令我受益匪浅,那是我从未经历过的,行走于真正意义上的荒野崎岖之地。自以为是的吹嘘着点亮了攀岩技能,当然攀岩还是不会的,但至少以后再遇见这样的地方,我有信心能够走过去,越过去,哪怕是滚过去。人生又何其的相似呢。也许,徐霞客也是在通过征服脚下的路,以此来证明自己,以此来体悟人生的吧。

瑞德克里夫2018·大漠星途

大 漠 星 途
        8月6日-13日,由少一3班班队委与锡天联共同发起的“瑞德克里夫夏令营”活动在祖国的大西北顺利展开。少一3班吴天渝、郑尧之、夏彬、章启原、顾盼辰等九名同学与其他天文爱好者一起在班主任沈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在陕西、宁夏、内蒙和山西等四个省份开展了多项观测和研究活动。
瑞德克里夫2018·大漠星途
天文观测与摄影
        8月8日晚,额里森达来露营景区。我们在北师大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天文望远镜的安装与调试。在行老师的指导下,三脚架、载物盘、赤道仪、主镜、寻星镜、微调杆、目镜等在我们的手中被依次安装,对北、调水平、调赤经、调赤纬、调光轴、对极轴等调试工作也顺利完成。同学们按照A-D的组别,先后使用望远镜进行了调试和观测。8月9日和10日晚,吉兰泰镇酒店后院。我们在行老师和沈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天文摄影,并进行了流星雨观测。两位老师就单反相机构造和参数、固定摄影、跟踪摄影等相关知识为我们做了详细讲解,还带领我们一步步进行了试拍,许多同学成功拍摄了星座、亮星和星迹。深夜,吉兰泰的星空特别美丽。张致铨、周佳琦等许多同学仰卧在防潮垫上,观测到了一颗又一颗划过天际的绚烂流星,这也是很多同学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见到流星划过。8月12日傍晚,我们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成功观测和拍摄到了日偏食现象。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减光巴德膜,使得我们可以安全的进行太阳观测。在这次观测中,我们也发现,日面上竟然一颗黑子都没有。老师解释说,太阳活动处于低谷,这往往预示着地球气候将会出现变冷的概率增大。

天文教学
日食观测
植物多样性调查(基于气候)
        在沈老师的策划和指导下,在冯凯彬、周嘉峻、张致铨等正副组长的有序组织下,我们先后在额里森达来(沙漠腹地带)、218省道支线(沙漠公路带)、吉兰泰镇(绿洲边缘带)、太原汾河湿地(季风气候区)使用正方形样方、五点采样法/等距采样法等方式进行了植物调查,并计算了各地的辛普森生物多样性指数。通过调查,我们不仅直观的感受到我国东西部不同气候区植物种类、数量上的差异,而且对同一气候区属下的不同位置、类似位置在不同强度的人类活动中,植物多样性有了更多基于实测数据的认识。此外,我们在8月10日还到访了位于阿拉善地区的蚂蚁森林13号林,亲眼见证了基于日常绿色行动所产生和搜集的能量而种植的梭梭林。同学们在蚂蚁森林林区调查了树种,甚至还对梭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植物调查
蚂蚁森林
野外天文观测点选址(基于夜天光)
        此次夏令营的第三项研究活动是对额里森达来和吉兰泰两个野外天文观测候选地进行夜天光测量。得益于国际领先的器材,夜天光的测量显得较为简单,主要考验的是两个人的配合。但因为要在昏影终和晨光始之间才能开展夜天光的测量,所以这项调查要么一大早做,要么就得等夜深人静时做,对于我们也是一种考验。
夜光测量
图文吴天渝   周嘉峻   郑尧之张致铨   周佳琦   沈新荣

喜报:虞协青等获全国大赛银奖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青少年环境地图竞赛结果正式揭晓。天一天文社虞协青、浦虞悦、陆敏杰,俞天继、周荣键,周李皓琳、朱亿,李以姗,刘奕、胡婧蕴等十位同学的5幅地图作品,从全国近1500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5项全国银奖(全国共约100项)。指导老师沈新荣老师获优秀教师组织奖(全国共24名教师,沈老师为江苏两位获奖教师之一),江苏省天一中学获学校最佳组织奖(全国共11所高中,天一中学为江苏唯一获奖学校。)

此项赛事为全国最高级别的地图类大赛,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组主办,中国地图出版社协办,参赛学校覆盖了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共21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天一天文社加贺谷穰工作室承担了本项大赛的校内选拔工作。为加强天一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其户外观察、地图制作以及地图使用的技能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喜报:汪尧入选亚太天文奥赛中国国家队

喜报:汪尧入选天文奥赛中国国家队

 

近日,国际三项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队员名单正式公布,天一天文社少年分社社长汪尧同学(今年9月升入我校高中部)顺利入选。

根据志愿填报,汪尧将和来自北京的另外7名队员,组成中国国家队并于11月22日-30日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参加第13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天文奥赛。

在此,向汪尧同学、沈新荣老师及天文社全体社员报喜!向少年部、高中部和全校师生报喜!并预祝汪尧同学在亚太天文奥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

注:汪尧是天一天文社近五年内继夏烁屿、黄启凡、吴子祺后第4位入选天文、地球科学类奥赛中国国家集训队,第3位入选中国队的社员。天一天文社达盖尔工作室承担了各类奥赛的培训和组织工作。

喜报:汪尧入选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

2017年5月初,由中国天文学会、北京天文馆、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等主办的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在新疆伊宁市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共122名学生参加了本届决赛。

决赛期间,学生参加了时长为3个小时的决赛笔试(10道选择、4道 简答),时长为4.5小时的国家队选拔笔试,时长为4个小时的夜间观测考试和望远镜操作考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汪尧同学获低年组银牌,李听雨同学获高年组鼓励奖头名。此外,约有30名学生未在决赛中获得任何奖项。

近日,奥组委公布了2017年度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名单。我校汪尧同学成功入选。汪尧也成为天一天文社近5年来向国际天文、地科类奥赛中国国家队(含国家集训队)输送的第4名社员。

特向汪尧、李听雨同学,沈新荣老师,天一天文社全体社员和全校师生报喜!

天一天文社

2017.05.16